中国电影高峰论坛开幕 大咖对话中国电影升级换代
分类:
行业新闻
来源:
中国电影网
发布时间:
2017-09-15
9月13日,第二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本届论坛围绕“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分成高峰对谈和圆桌讨论两个部分。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为中国电影高峰论坛开幕致辞。当下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迭代升级,新一代观众成长起来,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将迎来新一轮的换代升级。电影人必须要冷静思考,即肯定成绩,也要直面问题,以促进电影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电影强国之梦。

上午的高峰对谈邀请到了著名导演、监制、制片人黄建新,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乐视影业董事长、CEO张昭,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他们分别从自身领域出发,就对“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思考展开对话。
中国电影升级换代关键词一:转变意识

黄建新:
电影的更新换代首先的前提是意识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世界所有的文化形态进行了一次重构,这种重构使电影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美国有一个理论家把90年代中期以后的电影说是全球的一种新类型分类的电影方式。比如我们说最近最红的电影就是吴京的《战狼》,这就是一个新的标准的电影版本。
移动终端把我们的视野放宽了,它是一个智能思维,它使我的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加剧了,它其实跟我的行为、意识融为一体,这就影响了我们所有的行为,影响了我们对电影创作的一个视野,影响了我们对电影结构更深入的理解,就是说全球性的理解。
互联网出现以后,对年轻人的影响是最大的,90后是拯救中国电影市场的根本原因,以前中国人的家庭习惯模式是晚饭都回到家,吃了晚饭坐在电视前看电视、聊天,但是由于互联网文化的发展,90后把看电影作为一个社交活动,作为他的行为的一部分。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稳定的每月要看电影的人群,这些都是促使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最基本的原因。
叶宁:
我觉得应该把“换”变成“迭”更准确一点,电影这个东西是一个传承,好多东西要留下来,这么多年老的电影传承下来,很多精神对于年轻的电影人是必须要找回来的,但是又存在着迭代。迭代主要变化是来自于观众,特别是这一两年是非常明显的,观众的群体在变化,随着银幕数越来越饱和,现在二三线成为了绝对的主力,三四线成为不可忽略的增量,而且主流的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90后包括95后,要看他们对市场的变化,我特别想套用现在一个特别流行的词,real。
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观众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回到一个本真的需求,如何把高质量的东西呈现表达出来,它后面的逻辑和方法论,使宣发的环节发生了变化。原来更多的跟随着市场观众的准确到达,包括新媒体的到达、新技术慢慢的在做加法,现在慢慢的要做减法,但是要求准确,要给力,要简单,要real,要观众感觉到燃,有兴趣,所有的这些都在变化。
张昭:
要把市场、消费者包括进来。今天如果说我们要把消费者包括进来,就不言而喻的要把互联网用户包括进来。因为其实电影观众的主力是网民们。
中国电影要做产业,不能仅仅有电影院,必须把观众生存的虚拟空间,也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行平台,互联网的用户互动平台包含到中国电影产业里面来,否则中国电影产业仍然是自拉自唱,构不成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
中国电影升级换代关键词二:认清环境
黄建新:
电影全球化的沟通,不仅仅是市场,当然市场是投资者的基本方向的原因,但是实际上一个大的电影文化和电影结构在更大的范围里的重新的融合和消融。中国电影就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技术层面一直在追,而且中国人对新技术的好奇超过了所有全世界的人。你去国外看,你到任何的家里都会发现,他们的电视都比中国人家里的电视差、小、落后,中国人掏出来的手机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手机,就是中国人特别对新技术好奇。比如说电影院,我们的激光放映机是全球数量最高的,原来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电影院很暗,老百姓看得很难受,其实是因为灯泡很贵,激光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任仲伦:
我们国家提出来大国向强国发展,电影从大国向强国发展,这就意味着参照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是厂与厂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省市与省市之间在竞争,而是把中国电影放到全球的背景下。你说强国肯定是在世界参照物体系当中崛起和发展,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对标,可能在当前从电影产业、电影工业制作体系来讲,毫无疑问,我们的对标是美国。
张昭:
全球化也是另外一个方向,你总要让产业变得更加能够持续的挣钱,不用那么高速的增长,所有30%、50%的增长都是陷阱,怎么做一个稳定长期增长的模式?
中国电影升级换代关键词三:产业模式
1.资本
任仲伦:
电影看上去是一个大众的艺术,但对电影企业来说是一个“贵族的行业”,就是你必须有钱,你没有钱是很干电影的。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

张昭:
资本是很重要的。大家看得见去年、今年,我估计未来这一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资本是逐渐在退潮的,但是大家不要悲观,因为这个资本并不是热钱,并不是能够把新媳妇儿变成能为无米之炊巧妇们长期的资本。
市场化是第一个永远要牢记的因素,构建靠资本的模式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用好互联网市场和全球市场,把我们新的产业模式构建在一个未来可以看到十年成长的模式上。
2.创作
任仲伦:
制片业充满风险。中国电影产业是不赚钱的,尤其是制片系统是不赚钱的。
一定要有几个甚至更多的能够支撑这个行业的企业。上影片种是比较多的,故事片、美术片、译制片、纪录片,电视剧,电视剧从2005年的《亮剑》,到去年的《彭德怀元帅》,形成多片种制片体系,这是需要的,也是一个电影纸片厂赖以生存的灵魂和根本。
黄建新:
电影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是精英教育。当电影工业能够赚钱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去支持电影的创新,支持青年导演的创新,拿出利润的一部分去投入,赔也认,这样就有一个良性的关系。青年计划是以赔钱为前提的,培养未来,这是一个工业结构对青年导演培养的前提,这不是个人,这是一个机构对青年,对未来的一种投资。
张昭:
要向观众融资。互联网金融也好,众筹的方式也好,这个很重要。用产业的市场模式来支持青年导演。
用IP驱动的,多文本、多分众、多终端的IP用户运营模式,你才能既养育中国电影的知识产权价值,同时也让这些知识产权跟目标用户之间、分众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互动。
3.技术
任仲伦:
电影的五年等于文学的一代。电影拉动力很多是技术在拉动,去年做了李安的影片,李安也是一个对电影技术痴迷的探讨,《少年派》他就探讨了很多电影的技术奥秘。《比利林恩中场战事》以120桢的技术在中国做放映,花了100万人民币租了一个月,后来在上海放了一个月,2400万人民币,周边的城市都来看,所以这个技术的变革,对整个电影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叶宁:
构建现代化的工业级别的电影。只有这样的体系,一部电影拍出来,一群人知道一部工业级别的商业电影是怎么做出来的,剪辑室拍完,所有一系列工业化体系都在这个基地里面完成,这个基地支撑了法国电影工业60%以上的作品,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体系了,这是最基础的。
4.产业提升
张昭:
第一个消息,迪斯尼2019年开始要做流媒体业务,把互联网渠道建起来,整合到市场体系里面去,自己做流媒体平台,垂直化。第二个消息,奈菲收购了一家IP漫画公司。它是一个视频平台,自己生产内容。又是一个从内容到互联网平台的垂直化。第三个消息,苹果开始今年要花10亿美金做视频业务,它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的平台。这三个消息谁并谁,今天都做不到,因为太大了,迪斯尼1600亿美金,奈菲800亿美金,苹果市值4000多亿,现在谁并谁都不可能,但是未来一定会,美国一定会出现1万亿美金以上市值的公司,这就是垂直化,这个美国正在发生,中国的企业有谁能迅速的走向这个垂直化的路?中国一定要有公司进入全球的十大传媒公司,这三个消息是重要的,已经在美国发生了。
下半场 “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圆桌会议,邀请了电影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专家参会,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学者专家为本届论坛撰写主题论文,围绕“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这一主题,聚焦当下,守望未来,从国际格局中的经济地位及文化地位、“一带一路”在电影产业方面的新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标准和产业化、金融领域的动力、跨界与电影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IP升级、导演新势力、观众新养成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